产品目录   Product
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 > 轴位移探头:安装位置与校准流程详解

轴位移探头:安装位置与校准流程详解

2025-11-10      50
   轴位移探头的安装与校准是一项严谨而精细的工作,它融合了机械知识、电气技术和严谨的操作规程。正确的安装位置是获得真实数据的前提,而精确的校准则是对数据进行量化的标尺。二者缺一不可,共同构成了旋转机械轴向位移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基石。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流程,才能确保这颗“心脏监护仪”在关键时刻准确预警,为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。
 
  一、安装位置:精准测量的基石
 
  探头的安装位置并非随意选定,它必须满足测量要求,并避开不利的机械与环境因素。
 
  1.核心原则:靠近推力轴承
 
  轴位移探头最核心的安装原则是尽可能靠近推力轴承。推力轴承是限制转子轴向窜动的最终部件,只有在此处附近测量,才能最真实、最直接地反映转子相对于机壳的轴向间隙变化。如果安装位置过远,由于机壳的热膨胀、机械变形等因素,测量值可能会包含误差,无法代表推力轴承处的真实间隙。
 
  2.测量表面要求
 
  探头所面对的轴表面,必须是一个平整、光滑、洁净且垂直于探头轴线的垂直平面。
 
  平整与垂直:任何倾斜或不平的表面都会导致探头输出的线性变化,引入测量误差。通常要求测量面的平整度优于6.4μm,且与轴线垂直度误差在0.05mm以内。
 
  材质与光滑度:测量面应材质均匀(最好与轴体一致),无磁性或弱磁性,并经过精加工,表面粗糙度Ra值通常要求低于0.8μm,以减少电涡流损耗的差异和信号噪声。
 
  洁净无缺陷:表面必须无锈蚀、油污、划痕或镀层。这些缺陷会改变电涡流效应,影响校准曲线的准确性。
 
  3.环境因素考量
 
  温度:必须了解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,确保其在探头和延长电缆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内。高温会影响探头灵敏度,必要时需选用高温探头或采取隔热措施。
 
  电磁干扰:探头及其电缆应远离大功率电机、变频器等强电磁干扰源,电缆应敷设在接地的金属管或屏蔽槽内,以防止信号失真。
 
  机械振动:安装位置应选择振动较小的区域,过大的机械振动可能损坏探头或影响信号稳定性。
 
  4.物理安装
 
  探头通常通过专用的卡箍或支架固定在机壳上。安装时需使用千分尺或塞尺确保探头端面与测量面平行,且间距符合初步要求。探头必须被牢固锁紧,防止在运行中因振动而松动,导致间隙变化。
 
  二、校准流程:将物理量转化为精确电信号
 
  安装完成后,校准是赋予探头“标尺”的关键步骤。校准的目的是建立探头间隙(位移量)与输出电压(或电流)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。
 
  1.校准前准备
 
  工具:高精度校准仪(或稳定的直流电源、高精度万用表)、千分表、校准支架(如V形块)、标准试件(材质与轴体相同)。
 
  环境:在无强电磁干扰、温度稳定的环境中进行。
 
  连接:将探头、延长电缆(如使用)和前置器正确连接,构成完整的测量回路。
 
  2.标准校准步骤
 
  校准的核心是“位移-电压”曲线的绘制。
 
  步骤一:安装与对零
 
  将标准试件固定在校准支架上,把探头垂直对准试件测量面。使用千分表精确设定初始间隙。通常,将探头调整到其线性范围的中点(例如,线性范围为2mm,则中点间隙为1mm),并记录此时前置器的输出电压值。这个点作为校准曲线的中心参考点。
 
  步骤二:数据采集
 
  从初始间隙开始,按照一个方向(如远离试件)等间距地改变探头与试件之间的间隙。例如,每移动0.1mm或0.25mm,记录一次千分表读数和对应的前置器输出电压值。移动范围应覆盖探头的整个有效线性范围。
 
  步骤三:绘制曲线与计算灵敏度
 
  将所有采集到的“间隙-电压”数据点绘制在坐标图上。通过线性回归计算,得到一条最佳拟合直线。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探头的灵敏度,单位通常是“伏特/毫米”(V/mm)或“毫伏/微米”(mV/μm)。同时,需要确认线性度和线性范围是否符合探头规格书的要求。
 
  3.系统校验与设定
 
  完成实验室校准后,在现场将整个监测系统(探头、电缆、前置器、监测仪表)连接好。在机组静止状态下,使用塞尺等工具粗略验证探头与轴端面的实际间隙,并与监测仪表显示值进行比对,确保系统工作正常。最后,根据机械制造商的规范,在监测系统中设定报警值和停机值。这些值的设定必须基于校准所得的精确比例关系。

智能制造网

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